匈牙利作為今年臺北國際書展的主賓國,以“自由的愛”(Freedom Love)為主題,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獲得匈牙利最佳手工藝獎的民俗蕾絲編織達人卡羅琳·托特將精美的傳統編織品獻給主辦方,作為匈牙利與臺灣文化交流的美好見證。
我國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蔡炳坤表示將書展定位為“亞洲出版專業知識中心”,期望能夠達到“西方出版界進入亞洲世界的第一扇窗”以及“向世界展現臺灣豐富原創能量”的目標。
7項創新
今年,書展通過不斷創新,取得了7項開創性突破,包括首次舉辦“開學趣書展”“張愛玲特展”,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首次有人在書展辦婚禮(獨立出版聯盟舉辦的活動),首次邀請《獵魔士》作者安杰·薩普科夫斯基在國際區波蘭館舉辦簽名會,首次有13所偏遠學校到書展進行“原來家鄉那么美”主題童書發布,首次以幾米最新繪本《我的世界都是你》為主題推出“幾米繪本新視界”體驗,以及匈牙利的Folk Emabassy將他書展期間與香港館舞者共舞的畫面上傳Facebook,在24小時內創下3萬次點擊量的巨大反響。
2個亮點
本屆書展的兩大亮點分別是匈牙利主賓國館及張愛玲特展。兩個展館每天活動豐富,幾乎呈現場場爆滿的盛況。
匈牙利參展團共有10多家出版社代表參展,舉辦了約20場版權洽詢會議,尤其是童書出版社Móra Publishing House及來自韓國、越南的版權洽詢會議。作家活動期間售出超過70本書籍。臺灣許多初、高中老師趁著周六帶學生前來參觀匈牙利館,他們很開心在臺北也能有近距離接觸異國文化的機會,并透過現場的自然攝影展,了解到匈牙利樂觀與環保的一面。
今年,為了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臺北書展推出了“張愛玲特展:愛玲進行式”,展出許多張愛玲女士生平穿用過的衣物及手稿,幾乎從開幕第一天就吸引了大量人潮。參觀者年齡橫跨老中青三代,不分男女,足見張愛玲這位當時的新時代女性,即便到現在仍是許多人崇拜的偶像。另外為了配合特展,書展舉辦了36場相關活動,邀請張愛玲資產管理人宋以朗、香港導演關錦鵬及知名作家謝哲青等現身講座現場,與讀者分享心得。
華文出版平臺地位鞏固
在國際交流方面,今年書展再次展現了臺灣重要華文出版平臺的地位。
法國館今年表現亮眼,法國專場以兒童圖書為核心,共有八家兒童出版商參展。阿歇特兒童出版社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他們已經四年沒來參展了,是時候再次參展,更何況法國著名插畫女作家海貝卡·朵特梅帶來了“墻外的世界”主題畫展,絕對不能錯過。貝亞德米蘭出版社(Bayard-Milan Editions)負責人也表示想要接觸更多兒童出版機構的強烈愿望,同時也表示對日本和美國兒童出版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憂慮。
第一次參展的大人們出版社(Les Grandes Personnes)負責人表示,盡管兒童圖書出版商對該門類充滿熱情和好奇,但由于平均印刷量無法達到3000冊,成本問題成為兒童出版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比耶夫出版機構(Le Bief)、鴿棚書店(la librairie Le Pigeonnier)和法國駐臺北辦事處不遺余力地宣傳來加強法國圖書在此次文化盛事中的重要地位。比耶夫出版機構總經理和法國駐臺北辦事處文化交流合作委員的出席足見法國兒童出版業對這一盛事的高度關注。祖爾瑪出版社(Zulma)創始人表示,缺少法語圖書翻譯人員是版權買賣環節中遇到的主要障礙。為使人才缺失問題得到改善,法國駐臺北辦事處設立法國圖書翻譯獎項以示鼓勵,并表示為法語圖書翻譯工作提供必要幫助。
作為外國圖書版權的購買者,臺灣出版商更希望能多向外國出版商推廣中文圖書。臺北書展組織單位總負責人表示,此次臺北書展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讓臺灣地區的作家和圖書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所熟知,無論是古典文學、現代文學還是青少年文學、生活藝術類文學都能受到世界認可,這將是臺灣出版業共同努力的目標和重點。
其他方面,歐盟館共舉辦了16場會議,其中以歐洲各國的語言教學,尤其是德語教學最受歡迎。日本館舉辦了近千場活動,生活類、實用類、繪本最受歡迎。韓國館約300多場活動,以童書的咨詢度最高,許多參展商在現場就詢問電子書的技術合作事項。
與內地市場的差異
隨著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上海國際童書展地位的不斷提高,國際參展商們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圖書市場的對比自然不可避免。從人數上看,毫無疑問,內地的市場更大。但僅2350萬人口的臺灣每年出版新書4萬種,仍然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圖書市場。
邦尼出版環亞洲地區銷售總監勞倫斯·理查德指出,雖然臺灣市場較小,但出版社卻充滿活力,他們鼓足干勁推廣自己的圖書。對新產品、立體書、活動書而言,臺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復雜市場,該市場上圖書的零售價往往要高于內地。韓國出版社Kyowon的國際版權經理樸秀英認同這一點,他表示,賣給臺灣出版社的版權通常比賣給內地出版社的高出5~6倍。至于這兩個市場的差別,他指出,內地出版人和消費者更喜歡文本,因此內地缺乏精裝本圖畫書。但臺灣市場不同,只要是故事情節出彩的優質圖畫書,臺灣顧客就愿意買單。
自主學習項目English for Everyone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銷售負責人卡洛琳·佩斯洛觀察發現,臺灣市場偏愛養生類圖書,而內地市場偏愛文獻及教育類圖書。但他又強調,內地是一個迅速發展的市場,任何現象都不能一概而論。
事實上,在臺灣正式注冊的6000多家出版社中只有120家尚且活躍。但這120家中,參加博洛尼亞童書展和法蘭克福書展的不足10%。特別是對于一些小規模的邊緣出版社,他們每年僅針對特殊主題,如現代詩、生活方式、手工設計、旅行等出版4~6種圖書,參加海外國際書展遠遠超出他們的預算。因此對許多海外參展商而言,在臺北書展上與這些臺灣本土出版社接觸,了解他們在版權購買方面的興趣,會帶來極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