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與考核一直是我國企業管理中最薄弱的部分,由于管理層對績效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績效管理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自己在績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能處理好管理與績效管理的關系,導致了執行不力,使得績效管理的體系、政策、方案、流程不能很好地落地,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調研中有老板說,我管理的企業員工大部分都實行了計件工資,產量雖然上去了,產品質量越來越差,產量事故越來越多,生產物耗居高不下;有個老板對營業實行銷售考核,但一段時間后發現,營業員開拓新活源的積極性不斷降低,而銷售費用不斷上升;有個老板上完一個培訓班回來,覺得績效考核重要,找了個畢業兩年的大學生,引進一種國外績效管理模式在公司中推廣,結果越推越累,越推越繁雜,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說,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局面?問題到底在哪?如何找到科學、合理、適用、有效的績效管理方法一直困擾著企業的管理者們。
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績效考核對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沒有完整的考核體系,沒有科學的考核管理辦法,員工和中高層管理者沒有明確目標,企業就不可能實現預定的戰略目標、利潤目標。企業管理目標也不可能落地。不科學,不公正的績效考核甚至出現了負面效應,非但沒有提升業績,反而會導致業績下滑,人心不穩,相互抱怨,矛盾激化,導致優秀員工的離職。
績效考核的核心是什么?績效考核的核心就是你的企業文化,是你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它是企業發動機。我在給企業高管培訓的一次講演中講,一個好的績效管理就是讓企業中的“雷鋒”不吃虧。任何一個企業中都有三種人,第一種是“雷鋒”我稱之為奉獻者,這種員工工作積極,有創意,產生的價值要大于企業的給予。第二種是“打工者”這種員工能忠實完成本職工作,拿一分錢出一分力,不愿意多付出。第三種叫“偷懶者”這種人能少干就少干,領導不在就不干,上班想著下班事,玩手機,上QQ,一天的有效勞動不足四個小時,(這部分人還包括表面上一天到晚在忙就是不出效果,交辦工作從來不到位,交辦的任務錯誤一大堆)。這三種人之間會相互轉換,當企業建立一個有科學良好激勵的考核制度時,“偷懶者”會向“打工者”轉化,“打工者”會向“奉獻者”轉化;相反,當企業沒有良好的績效考核和企業價值觀,優秀員工工作積極會被嚴重傷害,“奉獻者”會變成“打工者”,“打工者”會變成“偷懶者”,企業風氣日下,管理變得更加艱難。企業核心價值觀實際決定企業價值導向,什么樣的員工能多拿收入,什么樣的員工能提拔重用,主要關系到企業風氣和生存發展。讓“雷鋒”不吃虧,就是讓企業中做的對的,做的好的,做的多的,做與企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員工,多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