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電子可望作為傳統矽晶的替代技術,造就一個具發展前景的未來。如今,利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制造的軟性顯示器和發光壁紙正迅速發展中。
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scheUniversitatMunchen;TUM)的物理學家在一項國際性的合作計劃中證實,超薄聚合物電極可利用印刷的方式制造出來,而且還能成功地改善印刷薄膜的電氣特性。
然而,為了制造出產業級的元件,半導體或絕緣層(比人的發絲更輕薄1千倍)必須能以預先定義的順序印刷在載體薄膜上。“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必須充份地瞭解其細節,才能實現量身打造的客制化應用,”慕尼黑工業大學機能材料系主任PeterMuller-Buschbaum解釋。
更棘手的挑戰是必須在可撓性導電層之間進行接觸。在一般情況下,通常使用以結晶氧化銦錫制造的電子觸點。然而,這種結構存在許多缺點:氧化物比其上的聚合物層更易碎,因而可能限制電池的可撓性。此外,在制造過程中還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最后,銦是一種數量非常有限的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