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人民郵電報的徐勇老師寫了篇文章,標題為《明天,你還看電視嗎?》,我忍不住在他的朋友圈中給出答案“看”,他回復說我年紀大了。
一直憋屈了很久,想證明自己還年輕——因為電視離我們的距離并不遠,所以本文將以愛立信報告中的部分數據推斷徐勇老師眼中的我并不老。
不可否認的是,廣電的有線電視網絡在老小區依然是高清電視傳輸的首選,無論是賽事直播還是每晚的新聞聯播,通過廣電網絡觀看可獲得更小的延時和更高的畫質、音質。世界杯親身經歷的一則鬧劇是,通過某款盒子看直播,比賽實況進度上總體落后廣播電視將近2分鐘,在微信互動上被朋友笑話——其實我一直就是偽球迷。
所以,電信運營商的寬帶提速了,廣播電視網絡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這就好比OTT希望替代顛覆電信運營商的傳統語音短彩業務,但關鍵時候還得看電信級服務。
傳統的定時播放廣播電視,目前在幾個特定的場景比較受歡迎——實況比賽、新聞聯播、春晚,以及一些如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等節目。但定時播放廣播電視的受限因素有很多:時間、地點、劇集等等。寄希望限制互聯網視頻APP進入電視盒子,并不能真正改變廣播電視業務的發展趨勢。
可攜帶性差、操控不人性化、內容展示方式太過單一等等因素,制約廣播電視的發展,用戶離電視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拉遠盒子+電視機與用戶的距離,其目的似乎南轅北轍。不過,反向推動了用戶與移動終端的接觸時間。
客觀上看,為宣傳內容的安全著想,在電視類終端上對應用的可管可控是必要的。因此,不難理解國家網信辦出臺對APP管控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針對移動終端的,也是涵蓋智能電視及盒子的應用。
現階段,在終端層面——電視在多屏互動中處于配角地位,只以一塊“顯示屏”的含義存在客廳之中,似乎盒子與智能電視如果不內置電視APP,一切就相安無事,但通過智能手機+盒子也能夠在電視上呈現出互聯網視頻的點播。因此,作為廣電而言,疏還是堵?并不會影響生態鏈的健康發展,但管控APP的同時,更應該管控互聯網視頻內容。
其次,LTE網絡部署與4G終端的興起,LTE廣播業務未來為傳統有線電視提供了補充,一旦在收費模式上形成用戶可接受的支付方式,收看實況、活動直播的終端將從傳統的電視終端延伸至4G手機。在移動終端方面,盡管現在阻礙視頻觀看的原因是流量資費及網絡質量,但隨著電信運營商4G網絡的加厚,包月視頻的收費方式將會得到普及,而LTE廣播業務有可能成為一種限時免費的業務吸引消費者。但題外話是,信息通信的安全為國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作為我國主導的TD-LTE網絡,有必要成為LTE廣播業務的首選網絡制式。
再次,今年中國移動要將TD-LTE網絡覆蓋至農村市場,假如能夠推動700MHz部署TD-LTE網絡,無疑將加深廣電+電信運營商在4G+視頻內容方面的合作力度,用戶體驗也將得到質的飛躍。在固網寬帶的視頻業務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與廣電存在競爭關系,但在移動終端上,基于原有TD+CMMB的合作基礎,廣電完全可以和中國移動再次將電視業務擴充至手機上,這一次更具備天時地利。
愛立信的調查報告中稱,29%的中國城市用戶愿意為在任何設備上觀看視頻內容而付費。盡管全國有超過2/3的用戶對在任何地點觀看視頻感興趣,但價格、網絡質量和內容制約了移動終端上的視頻觀看。但有一個趨勢大家大抵可以猜到,無論是全球用戶還是中國的城市用戶,從傍晚開始到晚上在家中看視頻是處于絕對的高峰期。
報告得出的結論之一:多屏互動的行為引發位移式觀看,廣電完全有能力以LTE廣播業務為初始入口,通過用戶的位移從手機電視切入至家庭電視之中,從而掌控智能家庭的入口——盒子。而中國移動將通過靈犀語音實現電視遙控的交互功能,也勢必帶來電視用戶的體驗提升。
當然,筆者通過大半年的生活體會終于明白為什么動畫片每天放在晚上6點之后播放,因為那時作為家長你得做家務,而培養兒童看電視的習慣的結果之一——廣電運營商絕對需要潛在用戶。我相信,多屏互動加上智能語音交互,一定是孩子們感興趣的。
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