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科技發展落后了數十年之后,如今真正走入了它的數據時代。手機技術、傳感器、基因組分析以及分析軟件的開發使得大量個人信息的捕獲成為可能,包括人體的組成以及周圍的環境,這些信息共同改變了醫藥行業。行業目標從大眾化治療變為了個性化診療,治療的可控性增強,這對于醫生和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據麥肯錫顧問公司推測,隱藏在這些醫療數據中的商機可能高達每年3000-4500億美元。
麥肯錫顧問公司曾建議蘋果、高通、IBM公司投資科技產業,小至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大到價值十億美元的分析系統。而一些剛創立的小公司同樣也對此垂涎欲滴。馬克姆資本集團稱,醫藥行業自2013年開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期,一些風險投資企業,像格雷洛克合伙企業、美國KPCB,以及一些企業例如谷歌、三星、默克等,也相繼注入了30多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在醫療信息技術上。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大數據真的會讓醫療保健更美好么?
加州舊金山醫學院信息服務部門的臨時主管EdMartin說:“現在收集到的數據還遠遠不夠,除了搜集更廣泛的數據之外,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想辦法讓這些數據發揮它們的價值。”
RockHealth是一個專注于移動醫療的創業公司孵化器,RockHealth的總經理MalayGandhi說:“我們愿意去相信我們現在所做的有關醫療藥品的一切都是有理有據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有很大一部分都缺乏科學的事實依據。因此,具有科學依據和科學分析的醫療大數據才是未來市場的正確發展方向。”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TechnologyReview)中的一份商業報告認為這些科技和公司很有可能只是一時的繁榮,它們都面臨著將醫療事業再推向另一個高峰的巨大挑戰。
無論如何,改變已經發生,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目前操控著最多醫藥數據的則是保險公司和另外一些醫療保健提供機構,他們的數據分析已經開始改變醫療保健行業。易賽瑞普,美國藥房管理公司,擁有每年近9000萬的藥房收益和14億美元的藥品利潤,分析來自醫院、藥房、實驗室的大量數據,并告誡醫生潛在的不良藥物交叉反應和其它一些藥物使用注意事項。醫生可以提前預知他們的病患使用這些藥物是否有效,準確度高達98%。由此,他們就可以避免患者治療失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減少美國每年因不當醫療造成的3170億美元損失。
大數據也改變了病人在治療中的角色,不再是盲目得接受,而是主導自己的健康。其中的一個典型就是通過移動科技來檢測自己的睡眠模式、心率、運動水平等。此外,一些更加先進的裝置也在迅速的研發當中,例如實時監測人體指標的裝置,包括血氧濃度、葡萄糖水平、甚至是壓力。像蘋果這樣的公司甚至希望將這些數據都收集起來,以便為消費者提供各類新型監測方法以及改善體質的新方式。
這類信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有趣且有價值的,對于成千上萬的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抑郁癥)來說為重要。WellDoc是一家專注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動醫療公司,它開發了一個病人可以為自己治療的手機程序,也是FDA唯一批準的一個患者用藥指南系統,它可以綜合軟件監測的血糖水平、近期飲食、運動量等信息來為患者提供一個最佳的胰島素攝入量。它的一個顯著特色在于能夠預報血糖過低現象,并幫助患者避免低血糖的出現。
費倫麥克德米德(Phelan-McDermid)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22號染色體缺失綜合征,它導致學習、記憶能力的喪失,這些患者正在創建一個大型數據庫,包含基因組信息、臨床用藥記錄、患者家庭調查和其它一些歷史數據等。研究人員希望建立一個數據庫存儲中心,以便同時分析檢測不同來源的數據信息。這個創造性的靈感是源于研究者發現費倫麥克德米德綜合征、孤獨癥和其它一些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而另外一個目的則是,將數據集中鎖定于某一個特定的學術研究實驗室,極大地方便了不同地區的專家學者們獲取信息的過程。
MeganO’Boyle的女兒Shannon在2001年被診斷出患有費倫麥克德米德綜合征,2年后她就進行了22號染色體的測序,他說:“所有的相關數據都準備好了,現在就等著利用它來進行治療了。”